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构建路径研究摘要:随着高等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院风、学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导向性平台,社团文化已经成为学生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社团文化重视人才培养、植入”企业化”理念、“社团+”模式等方面社团构建探讨专业社团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做法。关键词:社团构建;大学生;应用型人才1.社团文化承载应用型人才培养功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的、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从事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指挥、协调现代化生产,实施现代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解决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他们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另一方面,社团活动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让学生在各种专业活动中发现和提高自身的特长,逐步提高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培养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方面得能力。社团文化承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没两者有机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地能量。2.高校社团发展问题2.1社团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明确陈鑫的《高校社团建设浅谈》中深入分析了社团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在一些方面对社团认识不明确,社团本身的建设理念有待改善;社团发展带有局限,发展空间狭小等一些问题。高校学生社团基本是学生自我组建,大多依据团体自身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確,缺少团队文化,社团骨干成员不断毕业离校,缺乏较好的继承性,难以长期坚持执行发展目标,社团文化无法积淀。2.2社团资源的局限性学生社团首先面临的是资金短缺问题,社团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自身的影响力,而社团的活动资金,基本靠学生社团成员出去拉赞助和收取的少量会费,为了对社团统一管理,社团会费由社团联保管,社团报销和使用有很多的限制。社团负责人想要举办发挥较大影响力大型活动难度很大,社团日常学习培训场地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缺乏。2.3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指导在社团发展情况调查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社团发展亟待解决问题有: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松散,约束力不强,导致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员退出社团较多,活动成效偏弱;很多专业的学生社团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社团骨干和管理人员自身对该专业的熟悉程度不够,无法给予社团成员有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领导核心。3.社团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3.1社团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实际上,社团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强烈的相似性,前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做是后者的“缩小版”,也就是范围由校园缩小到了社团。校园文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及环境,从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良好成长,而社团活动的目的也与之类似。因此,二者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3.2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由于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元思想观念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与问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在手机、电脑等设备所带来的虚拟体验中,不愿意参加体育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多数社团能够通过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3.3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与优秀的思想品德对当代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说,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尤以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最为关键。当代大学生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很容易在网络环境下受很容易在网络环境下受到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政治观念。而社团可以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