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2、通过活动,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一、家乡素描二、讲我方言三、乡土发现四、节日探源一、家乡素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风景名胜方面有什么特色?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南城的风景名胜1、麻姑山2、从姑山3、万年桥聚星塔4、醉仙湖5、尧坊船屋6、汾水古村1、麻姑山牌楼麻姑山玉练双飞麻姑山一勺之多麻姑山湖水麻姑山道观颜真卿碑亭颜真卿碑帖:麻姑山仙坛记2、从姑山从姑山:天桥、一线天3、万年桥聚星塔4、尧坊船型屋门楼尧坊船屋船头尧坊船屋内院5、洪门醉仙湖6、新丰汾水古村【南城历史名人罗英、罗汝芳、李觏、潘震亚等南城历史名人罗英罗英(1890.11--1964.7)字怀伯,株良祥岗村人,著名的桥梁建筑专这家。1908年进上海澄中学堂读书。1910年经学校保送为“庚子赔款”第一批公费留美学生。1911年,罗英进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桥梁专业。罗英、茅以升、郑华3人是该班仅有的中国学生。1917年获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先在南京河海专门学校任教,后去天津任津浦路养路主任,兼任南开大学、北洋大学教授。1927年,设计监造京奉铁路沈阳皇姑屯机车厂。1927年,奉调入关,任北宁铁路山海关桥梁厂厂长。1932年,提升为北宁铁路天津总局技术主任工程师。1956年,罗英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为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罗英写成《中国桥梁史料》初稿,1959年写成《中国石桥》一书,后又着手编写《中国石拱桥研究》,在完成前4章手稿后,于1964年7月1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5岁。罗英逝世后,各界人士沉痛哀悼,上海市政协举行隆重公祭,周总理送来了花圈,赵祖康主祭,茅以升致悼词。南城历史名人罗汝芳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明代南城县罗坊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泰州学派传人,是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自幼聪明好学,5岁从母读书,稍长则博览群书,后独钟理学。16岁赴南昌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颜钧。。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二十三年参加会试后,自认为“吾学未信,不可以仕”,不参加廷对,退居故乡达10年之久。这期间,他四处访师友,考察社会,探讨经文,建“从姑山房”接纳四方士子学者,从事讲学活动。三十二年才赴京参加殿试,得中进士,开始从政。初任太湖(今安庆)知县,创“志学书院”,兴乡村社学,召诸生并亲自讲学,“公事多决于讲座”。罗汝芳后迁刑部主事,出知宁国(今宣城)府,为政以德化民,刑设而不用。嘉靖四十年,返乡守父丧,士民不忍离别,有的竟步随至盱江,四方士子云集南城,拜其为师。万历七年,再次赴京,公余应约到广济寺讲学,朝士纷纷往听,引起张居正的不满,罗汝芳被罢官回到家乡后,率弟子游金陵、两浙、湖广,沿途讲学,所到之处,座无虚席。万历十六年(1588)去世。其著作有《近溪子文集》5卷。后人集其轶文,得《明通宝义》、《今语续缘》、《识仁篇》、《一贯篇》、《孝经宗旨》、《近溪子明道录》、《近溪子明诗集》等数百卷,大部分收进《罗近溪先生全集》,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南城历史名人李觏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李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景祜四年,李觏乡试落榜,遂往鄱阳拜访范仲淹。。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南城奉诏始立郡学,郡守请李觏出主学事,课业授徒,四方慕名来南城求学者甚多,弟子达数百人。皇祜元年(1049年),范仲淹守饶州,对李觏十分赏识,遂向朝廷推荐。经范仲淹、余靖等人几番举荐,仁宗才召李觏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二年(1057年),李觏任太学说书。嘉祐四年(1059年),李觏请假回乡迁葬祖母,归家后于八月病逝,葬于城西之凤凰山(即登高山)东麓。年仅51岁。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