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分析命题趋势;2、掌握文言词汇及内容;3、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4、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汇及内容,体味白描手法。三、教学重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二)、了解作者“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三)背诵课文,复习内容1、主旨感情: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淡淡的故国之思。2复习内容:(1).“看雪”的时间是?(2)地点是?(3)写雪大的句子是?(4)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5).湖心夜景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6)写湖心亭夜景时作者特写的景物是什么(7)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8)那人对我的态度是什么?(9)我的态度是什么?(10)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舟子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性格?(11)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四)赏析雪景,体味白描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写雪景的有两句。(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朦胧。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景物的渺小。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没有。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超凡脱俗、孤独.(五)小结课文1、表达方式:本文融记叙、写景、抒情于一体,叙事简练,寓意深蕴。2、白描手法:本文最大特点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妙用量词,“一痕”、“一芥”、“两三粒”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3、寓情于议:叙事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遇知音的愉悦。4、对比手法:写景时大与小的对比,突出天地的空旷,衬托作者的孤寂之感。5、侧面烘托: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既衬托作者天涯遇知音的惊喜,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的清高与孤傲的情怀。(六)、作业《赢在中考》第58页至59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