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永年县南沿村镇总校刘永强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1-72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学情分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设想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学习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着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②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突破方法:运用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迁移,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突破方法:通过计算体验,发现小数点对齐即是各数位对齐。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这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参加10米跳台双人决赛时的镜头,经过五轮的比赛,劳丽诗和李婷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金牌。看到这张奖牌榜,你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教师:我国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实现中国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梦想,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要经过5轮比赛,要想取得冠军,每轮比赛要尽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里面也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