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目的:1.品味本文浅显而严密的语言特色。2.理解本文关于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观点。3.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浅显而严密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关于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观点。教法学法教具:引导点播、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主旨把握。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提法非常地流行。所谓“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即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而“本土化”更多的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今天,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各国之间的文化冲撞和文化交流更是无法避免好在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冲撞的过程中,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其中必然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促使本土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激发和营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自身更具活力。文化冲撞的意义正在于此。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或者个人,都应该高瞻远瞩、开阔思路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据先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熟悉的美国快餐麦当劳是如何被赋予中国文化意义的。(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文录音。2、思考:本文按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写出各部分内容。3、小组讨论作答。明确:第一层(第1~3自然段),写麦当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就餐的环境以及服务质量,而麦当劳基本符合国人的要求,因此不少人便将它看成是休闲消遣的好去处。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麦当劳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所进行的自身变化。首先麦当劳里的食物原材料来自本地,员工也都是中国人,并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抓住中国人重视亲情、家庭等因素,推出各项相应的服务。第三层(第6~7自然段),说明麦当劳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缩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碰撞与交流总是能够丰富文明的成果,并促使人类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三、主旨把握。1、学生默读课文。2、思考:作者从分析人们熟悉的麦当劳入手,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读完全文说说麦当劳来到中国后,怎样影响中国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麦当劳本身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分析以上两种现象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观点。3、讨论作答。明确:①麦当劳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新的餐饮方式,让中国人在就餐的同时,享受到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服务,感受到平等的氛围,而且还给各个年龄层的顾客带来全新的消遣方式等。②麦当劳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例如,雇用中国员工、使用本地原材料、参与社区活动、店堂内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等。③作者分析以上两种现象,是为了说明麦当劳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正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缩影,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是各种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必然。四、分组齐读课文,小结本节所学内容。五、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本文浅显明白严谨周密的语言。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本文以小见大,例证明确,由事及理,推导过程清楚;语言浅显明白,严谨周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品味本文语言特色。二、语言品味(课件呈现思考的问题)。1、品读第1~5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1~5自然段。(2)思考:“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以因此显富。”——将句中的“露”与“显”互换一下位置好不好?为什么?(3)讨论作答。明确:不好。“显”和“露”虽然都有“显现”“表现”之意,但在表达上却有明显的不同。“显”字更侧重于主动地显现,带有显摆的主观色彩;“露”字则更倾向于被动地显现。因此“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