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任。繁荣校园社团文化是各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医学类院校因其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医学生的特点造成了社团发展在人才凝聚、传承发展、参与度方面遇到了困难和阻碍。社团发展要想求得突破和创新,社团要明确宗旨、找准定位,将社团建设与医学特色相结合,致力于创建精品社团、打造品牌活动。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0.082AbstractCollegestudentassociationisanimportantpartofcampusculture,playsanimportantroleinCollegeMoralityeducation.Prosperityofcampuscultureisanimportanttaskfacedby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medicalcollegesbecauseoftheparticularityoftheteachingmodeandcharacteristicsofmedicalstudentscausedcommunitydevelopmentinthetalentcohesio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participationhasencountereddifficultiesandobstacles.Communitydevelopmentinordertoachieveabreakthroughandinnovation,thecommunityshouldbeclearpurpose,identifythelocation,thecommunitybuildingandthecombinationofmedicalcharacteristics,committedtocreatingaboutiquecommunity,tocreatebrandactivities.Keywordsmedicalcollege;studentassociation;managementsystem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爱好并为满足共同的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高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日益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学生社团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繁荣校园文化的生力军,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①相较于师范类院校或非医综合类高校,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特殊,专业设置单一,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医学生存在着课业任务繁重、临床见实习时间较长、学业压力较大等特点。医学类院校及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出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许多不同之处。1医学类院校社团发展中的问题笔者以温州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516份,有效问卷516份,问卷回收率73.71%,有效率100%。本文将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对医学类院校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1.1社团配套支持相对薄弱,创新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社团发展离不开来自学校的政策及硬件支持,然而据调查显示,当前医学类院校社团发展在师资指导、经费支持、场地保障方面支持明显不足。首先,社团的管理与发展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作用,但医学院校社团的指导老师通常由辅导员老师兼任甚至部分社团没有指导老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使得其指导社团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从而造成社团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其次,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学校学生活动经费的专项支持,虽然目前高校用于学生活动的经费投入已经很大,但医学类院校将学校资源更多的倾向于教学和科研,对科研创新类社团或是诸如学生会等大型学生组织的投入较大,而对数量众多的小社团的经费支持比重相对较少;最后,医学院校重视科研和教学,学校大多数场地和教室资源被用做实验室和教室,而专门用于或可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相对较少。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只有旭光报告厅、求知楼十几间教室、同德楼广场可在空闲时间用于社团活动。目前温州医科大学登记在册校级社团63个,另外加上各二级学院学生组织,共有百余支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活动场地资源往往难以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足全校社团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高的社团,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团的良性发展。1.2社团人才流失严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