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9、10自然段。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实在、牢靠,可它更是一种郑重地对待世界的精神。”与“这已经超出了准则的含义而带着人类理想、精神和正气的光彩。”两句的意思。2.对课文第九、十自然段的理解。三、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故事。四、课型新课。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板书课题:一诺千金。2.生齐读课题,并说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3.师讲“一诺千金”的故事。关于“一诺千金”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下面老师给你讲讲这个故事。“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原文是:“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就是说,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故事就是这样的。4.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主人翁季布是个什么样的人?5.学生举手发言,围绕“讲信用、耿直、狭义”来说即可。6.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诚信方面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来,快速读一遍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恍恍惚惚、光明磊落、兑现、瑟瑟、蹿出来、搁在、积攒。2.同桌互相交流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3.同桌互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4.把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5.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准”。(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2.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课文一共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侯的同学,小男孩讲信用,如期归还两块钱的事,一个是成年后朋友失约的事。(四)再读课文,质疑解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问题做好标记。2.小组内解决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全班解决。(1)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请求小组其他成员帮助解决。(3)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五)共同探究理解课文重点。1.学习第一个故事。(1)读第一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我”的心理都有那些变化?为什么回游这样的变化?“难堪”是什么意思?小男孩为什么要难堪?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2)读了这个故事,哪里最让你感动?你想对那个男生说什么?2.学习第二个故事。(1)自由读第二个故事,边读边思考:对于两个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举手发言。3.重点学习第九、十自然段。(1)齐读第九、十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含义。(2)同桌谈一谈对这两自然段的理解,特别是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3)指名读,注意读出自己的理解来。(六)回顾全文,提高思想认识。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之妙。思考: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同桌讨论交流。老师小结:课文的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度自然。2.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了这两个故事以后,你对“一诺千金”怎样看呢?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我觉得“一诺千金”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诚信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一诺千金”这种品质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并把这种品质发扬光大。(七)拓展延伸。1.请大家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诚信故事。2.课外阅读有关诚信的书,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