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实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3、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师生准备长为3厘米---10厘米的纸条或小棒各一根。教学过程:一、复习三角形概念师: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二、引发冲突,导入新课1、动手。师: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生:3条。师:是不是任意的3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1:不是。生2:是。师:到底是不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或小棒,选择其中的任意3根围一围,要求:1、一边围一边记录下来,能围成的记录在围成的一边,围不成就记录在围不成的一边;2、有顺序的围。(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并适当指导)2、汇报展示成果。师:能围成的有哪些?请××同学来回答。生1:4、5、6;4、5、7;4、5、8;……师:那么围不成的又有哪些呢?生2:4、5、9;4、5、10;4、6、10;……三、探讨交流,发现关系师: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而有些则围不成呢?这和什么有关系?生: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有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结合刚才的数据进行分析一下。师:先观察能围成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两条短的边加起来要大于长的边。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1:比如说4、5、6这组数据,4加5要大于6,所以能围成。师:那么4加9大于5为什么它就围不成?应该怎么说?生2:两条较短的边加起来要大于最长的边就能围成。师:非常厉害,这里我们再修改几个关键字就更好了,当较短的两边的和大于较长边的时候,还能满足两个不等式,如4加6大于5,5加6大于4,再看其它数据,是否也有这种关系?(能围成的数据)生:有。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3:4加5大于7,4加7大于5,5加7大于4.师:非常好,其它的都有这种关系吗?生:有。师:那么我们应该把哪几个字换一换?生4:把较短的变换成任意两边,较长的边换成第三边。师:所以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再来观察不能围成的这些数据。这些为什么不能围成呢?我们看4、5、9这组数据,它为什么不能围成?从哪里可以说明?生1:因为4加5等于9了,不是大于的关系,所以围不成。师:掌声送给他,说的太棒了。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与大于相反的是什么关系?、生1:小于。师:还有吗?生2:等于。师: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就围不成三角形了?生:有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师:其实我们只要看哪个关系式就可以了?生:较短的两边的和与较长边的关系。师:好,那么其它几个为什么不能围成能说出理由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四、理解含义,实践应用。师:如果我想让4、5、9这组数据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把9换成什么?生1:8。师:为什么?生1:因为4加5就大于8了。师:说的非常好,还可以换成什么?生2:7。生3:6。生4:5。生5:4。生6:3。生7:2。生8:1。生9:1不行的,因为1加4就等于5了。师:对啊,所以这个范围应该是多少?生:2到8。师:如果我要换掉4呢?这个范围又应该是多少?生:5到13。师:你是怎么想的?生:9减5加1等于5,9加5减1等于13。师:很厉害,还能用算式求这个范围了。为什么要加1减1呢?生1:因为9减5等于4,这时候是4加5等于9还不满足三角形的条件,再加1,变成5加5就可以了。师:说的真好,同学们,你们会用这个方法求范围吗?试一试,把其它的数据哪个换一下就能围成三角形了。五、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师: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