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安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构筑群团工作合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共XX省委《关于在新的阶段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指出:“改革和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要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发挥好工青妇组织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表明,群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加强群团组织工作,对于聚合各方力量,建设繁荣安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在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群团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联系、联络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新了工作载体,拓展了工作领域,延伸了工作手臂,不断提高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成效。群团组织在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群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对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群团组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对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下,群团组织不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使得基层群团组织的工作出现“边缘化”:没有专职群团干部,或有的身兼数职(本职工作无法保证);有的在其位,但不谋或少谋其职,群团活动经常受到大量其他事务的冲击,无法正常开展;群团组织建设常常被忽视。2、工作对象复杂多样化。由于市场法则不断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人们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趋势愈发明显,第1页共6页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使得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空间扩大,群团组织原有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相关群体。如有的单位中的团员对团的认识淡薄,为了逃避义务,甚至不愿意亮出团员身份;有的工人不但不懂得依法参加工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还认为入会要交费,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中的职工和团员青年、妇女,他们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其工作受市场影响大,变动频繁,造成管理难度增大,使开展群团建设工作缺乏连续性。3、自身建设薄弱。一些群团组织工作上、组织上与党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有的群团工作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热情,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4、相互联系力度不够。群团组织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相近,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相互交叉,在某些领域存在各自为战、争夺资源、重复劳动的现象,造成势单力薄、整体工作效果较差。总之,体制转轨给群团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使群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群团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群团组织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群团组织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决定了在新形势下,把群团组织进行资源整合,促使群团组织形成合力,既重要又必要。1、谋求自身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群团组织是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是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通过群团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各群团组织性质中的共性,共同的政治基础和领导基础是各群团组织合作共事的前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群团组织自身也在谋求新发展。怎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作用,联系更广泛的群众,代表更多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成为各群团组织的共同目第2页共6页标。因此,各群团组织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打破各自的小圈子,调整发展思路,突出整体作用,才能在更大更广的全局中实现共同目标。2、实现资源新配置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改革和开放程度的加深,近年来,各群团组织在人、财、物等资源的运用上由单一资源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