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学习目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3、课本94页动脑筋。拓展提升:1.动脑筋: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A:那时没有尼姑庵,肯定是看错了。B:是吕后进错了门。2.讨论:佛教和道教为什么在我国都能发展起来?3.动脑筋: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反馈练习一、选一选: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2.道教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4.材料分析题:秦始皇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件,陶马六百余匹,战车一万多辆。武士俑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阅读材料回答:①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②这一时期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是什么?③该雕塑艺术品被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