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首音韵优美,节奏和谐的现代诗。语言清新朴素,读来琅琅上口,描绘了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可以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想像诗歌的图画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情感美。教学过程:一、初读1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2推荐读,做到语音(轻柔),语速(舒缓)。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二、想读1前后座小组内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星空的想像的传说、故事、诗文。2结合诗歌内容想像画面。3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4在想像中默读,沉醉。三、品读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1)师示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联想)(2)生练习读。(3)生表演读,读出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惊喜的心情。2(想像中的天街美丽富足,推荐代表读,其他学生闭目听)(1)请朗读者说出自己的体会。(赞叹,想飞的感觉)(2)请学生说说作者想像着这一切时的心情。(3)跟我畅游天上的街市。(想像)3(诗中的牛郎织女正在逛街,他们的心情怎样)(1)请通过朗读来表现。(2)师出示改写后的诗,对比读,生找差别,并说理由。(3)推荐代表读,在点评中总结: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读出幸福温馨之感。四、说读多么令人羡慕的天上街市啊!多么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啊!可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处是丑恶,处处是罪恶。正所谓“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诗人正是不满黑暗的现实,才在想像中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插入《炉中煤》)。作者写这首诗也曾几度彷徨地在黄浦江边踱来踱去,独自仰望星空,从闪闪的幽光中寻觅令他心醉的理想。今天,诗人笔下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实,当你在仰望满天繁星时,会说些什么呢?(1)小组内互说。(2)推荐代表说。五、背读(1)播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对播音员的朗读进行评价。(2)配钢琴曲《海边的星空》,挑战播音员,深情竞背全诗。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街灯-明星――(天上的)――(天上的)――――牛郎织女街灯街市天街闲游联想想像(实)―――――――――――――――――――――(虚)六、相关链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弃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当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上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夺,早已激起作者强烈愤慨,中国封建军阀的腐败和混战,同样使作者深为痛恨。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预示着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暴风雨已经来临,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情。他以文艺特别是诗歌为武器,歌颂人民的革命。迎接祖国的新生。郭沫若称五四后的几年是自己的“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像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炉中煤》就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他把这时期的诗集起名为《女神》,于1921年出版,这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七、默写小游戏马小虎读《天上的街市》遥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摆放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闲游。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来往。不信请看那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