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斗智斗勇到静心学习——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处理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进行着男人该看重的事情——“西天取经”(以事业为重么)。他们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不断让我们替他们担心,多数情况下还好,有悟空在,更有金箍棒在。但也有悟空头疼的时候,那就是紧箍咒了。松紧之间,师徒磨合,最终达到和谐,战胜困难,取得真经。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处理,与其何其相似!我也通过今天的学习,取得一点“真经”,与大家分享。首先,往事不堪回首,工作的头几年,不少课堂是比较让人难过的。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课堂随便说话是最明显的例子,和学生在话语权的分配上,做过不少有策略性的斗争。还有,有些学生很是认真,但是不见历史能力的提升,成绩不理想,我很是自责,真想帮他们最短时间提升理解力。上述问题的改善,在培训之前,多是借助时间和实践的积累,逐步改善;之后,我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设计,才出现课堂效果欠佳的现象。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认识到这一点,我对“预设”有了重新思考,给予重要定位。其次,对于“生成”,我倒是向来喜欢,我喜欢有思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问题。看过视频,我庆幸自己在刚参加工作时,没有过度放开“生成”,保持“预设”为主,“生成”为辅的课堂教学,虽然保守了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让学生能较快认可年轻教师。先做好“责任”,再求“精彩”了。如何具体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我想以视频中老师们的指点为线索,结合自己的案例,进行一下简短总结。一、更新教学理念。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举几个例子,历史新课导入时,历史和现实的联系的例证有很多,我随手拿来了学生报到那天的一个小纸片,“上面是我对今天送大家来,堵在咱学校门口的私家车车牌号的记录。希望没有你家的车哦……,言归正传,请说出上述记录内容的共同点?”答案很简单“鲁”。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与我们古代历史中的分封制度有关,而“鲁”到了今天,成为我们山东的简称。(学生是从紧张到轻松的微笑)到了初二,八下有一课是关于信息化和网络的教学内容。就教材内容讲,真无法提起学生兴趣,白白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思想交流的机会。我直接从学生热衷的“梦幻西游”、“QQ劲舞团”等游戏入手,先讲了自己的游戏光辉历史,结论:害人不浅,浪子回头,悬崖勒马。再和学生一起分析网络的作用。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表决心戒网的有,减少玩游戏时间的有,利用网络搞原创惜别复制粘贴的有,开班级校友录共享学习资料的有……共同的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趋利避害。二、教学素养的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积累很重要,功夫用在平时,多花点时间阅读。提到如何合理解决课堂生成问题,我记得读过《历史教学》上一篇文章,(2008年的,时间久了,忘哪一期了)聂幼犁老师给予关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课堂生成问题的回答,至今印象深刻。学生提问“死那么多人,为什么现在中国人还那么多?”我想:我上课时,我也不好回答。(其实我是学生时,也有这个问题。)聂老师给予了引导和解答,“1、由于困难时期人口的大量非正常死亡,所以才导致了1962年经济恢复以后人口的报复性增长!出现了人口的一个高生育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女婴被溺死的情况。2、如果当时不犯‘左’倾错误,(如果当时不饿死这么多人),那就是遵循八大的正确路线,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那么,我们的生产力就会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人口的增长率就越低。3、人口多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多的是低素质的人口,缺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现在不是大量引进‘海归’么,可见,人口的多寡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到了我的历史课,一样的问题出现了,作为一个历史小贩,我把自己阅读得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与学生交流了这个问题,让11班几位历史学习的死党很是佩服。(嘿嘿)三、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例子:在中国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