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教学重难点: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2、“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5、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历程(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预测1、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2、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取代无政府的盲目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4、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5、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6、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二)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与实际模式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设想①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②最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③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④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2、实际模式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3、50-70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偏差(1)观念上的偏差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则当作教条;二是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形式。⑵主要表现:①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②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③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④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4、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特点:侧重于生产关系,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否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最基本的含义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点。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它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和努力方向。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又要克服平均主义倾向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其它原则实现的前提。③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评价、检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2、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避免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努力做到这一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和意义(一)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以往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所重视和强调的是生产关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注意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克服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又要求人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注意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二)意义???●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姓资姓社”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对社会主义的解释有500百多种。因此,在实践上存在一个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