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思考题一、判断题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坚信,所有事故都可以避免。(√)3、事故的发生不是由大量不安全隐患造成的。(X)4、煤矿风险预警:就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5、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源头设计思想、系统管理思想、多维控制思想、责权利对等思想。(√)6、我国放顶煤开采主要分为综采放顶煤和单体液压支柱炮采放顶煤两类。(√)7、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幅度降低,相对瓦斯涌出量却往往会增高。(X)8、放顶煤开采由于放煤引起开采空间增大,因而由此引起的导水裂隙范围加大。(√)9、采工作面未采动区是指未受工作面开采产生的应力变化影响的区域,通常距离工作面20~30m以外的区域。(√)10、“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是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二、填空题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系统管理遵循(1)(一致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系统化原则)。2、辨识过程必须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内容。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4.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冰山理论)而创造的?5、风险预控方法主要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类方法。6、《规程》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7、炮采工作面设置的甲烷传感器在爆破前应移动到安全位置,爆破后应及时恢复设置到正确位置。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采掘班组长)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三、单项选择题1、《规程》规定,采用预裂爆破对坚硬顶板或者坚硬顶煤进行弱化处理时,(A)严禁在工作面内采用炸药爆破方法处理顶煤、顶板及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A、应在工作面未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B、可以在工作面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2、采放比是指(A)A、采煤厚度与放煤厚度之比。B、放煤厚度与采煤厚度之比。3、《规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1)煤层平均厚度小于(B)的;2)采放比大于(B)的。A、煤层平均厚度小于3m的;采放比大于1:4的。B、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m的;采放比大于1:3的。4、我国瓦斯治理的方针是(B)A、有疑必探,先探后掘。B、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5、采区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的要求(A)。A、报警≥1%;断电≥1%;复电浓度<1%;B、报警≥1%;断电≥1.5%;复电浓度<1%。6、总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浓度(A)。A、≥0.7%。B、≥0.8%7、安全监控设备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试运行(B)方能下井。A、6h~12hB、24h~48h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12个月,必须升井检修。A、6个月~12个月B、8个月~16个月四、多项选择题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A、B、C)A、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B、风速、负压、湿度、温度;C、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等。2、监测监控系统选型原则是(A、B、C、D)A、可靠性;B、实用性;C、可维修性;D、经济性。3、采煤工作面传感器要求:1)进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A)。2)回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B)。3)工作面回风侧10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C)。A、报警≥0.5%;断电≥0.5%;复电浓度<0.5%。B、报警≥1.0%;断电≥1.0%;复电浓度<1.0%。C、报警≥1.0%;断电≥1.5%;复电浓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