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孔子学琴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等资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要弹奏出这样美妙曲子需要高超的技艺。图上的人就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是谁呢?2、大家看(出示)这就是孔子,人们推崇的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3、今天咱们就继续走进孔子,在这位伟人身上去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同学们用右手食指跟着李老师写课题。大家齐读课题。(板书:29孔子学琴)二、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孩子们,子曰:“温故而知新”,子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说复习旧知的同时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是件快乐的事。接下来,我们就放松放松,一起来快乐下吧!(1)(PPT展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一读:激情洋溢、如醉如痴、戛然而止、炉火纯青、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胸怀博大、运用自如、顺畅自然。(2)(PPT展示:温故而知新)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孔子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虚心好学)何以见得?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板书:虚心好学)正如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那孔子向师襄学的曲子叫什么名字?(《文王操》),《文王操》的作曲者是谁?(周文王)周文王,何许人也?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孩子们真诚实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正如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周文王是周国部落的一位首领,他宽厚仁慈、体恤百姓,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在《文王操》这首曲子里就想表达一种儒家的“仁爱”思想,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博大的爱。那孔子刚开始学琴时,知道这首曲子是周文王所作吗?后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从一步一步练琴中悟出来的),所以师襄是如何称赞他的,从文中找一个词来形容。(炉火纯青:原指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三、自由读文,大胆质疑那在课文中“炉火纯青”是在夸孔子的什么呢?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前面几个自然段。(PPT展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孔子学琴时间的词句,思考孔子学琴经历了那几个阶段。2、勾画出孔子学琴时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思考孔子怎样将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3、勾画出师襄听琴的句子读一读。三、探究交流,感悟理解1、孔子练琴的时间怎样?(PPT展示: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都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学琴的过程,谁能汇报一下孔子学琴经历的阶段?(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知晓作者)3、(1)孩子们,孔子完成这四个目标,他是一天又一天地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每天又是怎样在练琴的呢?(PPT展示:默而知之,学而不厌)(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孔子弹琴怎样?(学生反馈:认真、不厌倦)(2)孩子们,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的认真?“毕恭毕敬”是对孔子的什么描写?(神态描写)毕恭毕敬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呢?(学生反馈)这样的神态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板书:一丝不苟)那么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孔子练琴的不厌倦呢?(学生反馈: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这是对孔子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3)如果我把“毕恭毕敬地”和“弹完一遍又弹一遍”去掉,你们再来读,看看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