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管理经验交流为进一步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盘活社区资源,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街道创新社会管理,以×社区为试行点,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服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区域,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的新局面。一、“五步走”,构建科学管理新体系。第一步,划格。按照“合理布局、尊重历史、着眼发展、界定清晰、方便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将社区划分为×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居民约×户左右,人口约×人,网格内的单位、楼群纳入网格管理之中。第二步,定人。社区根据各网格管理服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一名网格长,网格长原则上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整合吸纳流动人口协管员、居民小组长、楼长、无职党员、物管公司人员、中心户长等组成网格队伍。网格管理内容,包括环境卫生,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城建、综治、党建、党廉、文化、民生工程、违建巡查等内容。在管理上,邻近的两个网格长,设置ab岗,入户访问时两人一道进行,如果一人请假,另一人可代为管理和服务。第三步,定责。网格长实行一岗多责,不仅要承担在社区分管的业务工作,同时要坚持每天巡查所负责的网格,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网格服务队在工作中要成为“五大员”(即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安全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网格服务队成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是责任意识强,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二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三是提倡“错时工作制”,坚持到网格巡查。四第1页共15页是认真填写网格长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采集。需要向其他条线交接的事项,及时填写“工作单”,办好交接手续。五是引导和吸纳物业管理机构、居民代表、退休党员、居民组长、巾帼志愿者队伍、热心社区工作同志以及社区志愿者等作为义务信息员、监督员,协助做好网格的管理工作。第四步,定制。社区和网格结合自身实际,以网格信息库、基础台账、网情日志等形式,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实现事在网中办。建立上门服务制,对网格中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上门服务,办理社区事务。建立信访调解负责制,负责组织党员、居民骨干对网格中发生的民间纠纷实行有效调解。建立网情反馈制,网格长要每天下到网中民间,了解社情民意,简易问题现场处理,处理不了的做好记录,回来分类汇报。建立每天一研判制,每天收集回来的信息于当天下午分类,由社区综合服务站站长主持会议研判,分类处理。建立卫生督查制,网格长也是卫生巡逻员,将网中卫生状况及时汇报,组织整治,保证社区卫生状况良好。同时,网格长按照“首问责任受理、内部协调解决”和“前台受理,分部门办理”的原则对居民办理事项实行一条线服务。对于一般性工作,网格长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长现场受理,带回社区综合服务工作站由站长牵头处理;如果属于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则上报到街道或职能部门办理,或由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牵头邀请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处理结果反馈服务对象;对于突发性工作,网格长立即上报,街道、社区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长现场跟踪;需要审批的工作:网格长掌握信息,社区综合服务站受理界定,街道(相关办所)审核,报区相关部门审批,同时实行街道、社区公示。通过网格单元、社区服务站、街道共同为居民提供“线”上的服务。第五步,考核。建立各项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行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快速处置等工作方法,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建立群众评议奖惩制,加强对各站的工作日常考评,第2页共15页组织群众定期评议,结合社区干部绩效考评,对成效好,管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