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吉县高级中学2013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朱成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Mg:24Al:27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与非金属;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只有①③B.③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④⑤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B.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C.次氯酸的电子式:D.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CombinI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36g镁在足量的氮气中完全燃烧共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为0.2NAC.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为3NAD.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4.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X)=2:3:1:3:1,则X可能为A.Mg2+B.Fe2+C.Cl-D.Ba2+5.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两元素相邻,B、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B和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C的单质能与A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均可相互反应D.工业上常用电解元素C、D的氯化物来制取它们的单质6.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A.2Na218O2+2H2O==4Na18OH+O2↑B.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C.NH4Cl+2H2ONH3·2H2O+HCl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7.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通常悬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Hg元素与Cu元素均被氧化B.上述反应中Cu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上述反应的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2D.上述反应中生成64gCu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22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2AlO2-+CO2+3H2O=2Al(OH)3↓+CO32-B.等物质的量的亚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HSO3-+2OH-=SO32-+NH3↑+2H2O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双氧水:Fe2++2H++H2O2=Fe3++2H2OD.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9.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abcd①SiSiO2H2SiO3Na2SiO3②AlAlCl3NaAlO2Al(OH)3③CuCuOCu(OH)2CuSO4④NaNaOHNa2CO3NaHCO3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0.“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浓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消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11.向pH=1的某酸溶液和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片,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其原因可能是A.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B.若酸为一元强酸,酸溶液的体积是碱溶液体积的3倍C.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D.酸是强酸,且酸溶液的浓度比NaOH溶液浓度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