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设计及课后反思河底联校苇泊小学教师王秋元教材说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读课文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3、技能目标: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要深刻理解小作者痛失父亲、憎恨战争、呼吁和平的情感是有难度的,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与小作者有一样的经历,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小作者内心的痛苦,了解战争带给人类,尤其是儿童的灾难,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从心底迸发出对战争的痛恨之情。三、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四、课前准备:师: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生:搜集相关资料,预习课文五导学策略:朗读指导,点拨、引导。读、思、议、写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谈到战争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说说战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2)、板书课题: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3)、预习检测:(出示)课文内容我知道(2人小组交流)这篇课文属于()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接着深情回忆(),最后呼吁()。方式:先2人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及时评价优胜小组。2、问题引导: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学习方式:(1)个人自学:轻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描写爸爸的句子,细细体会雷利当时的心情,在课本上做好批注;(2)小组交流(个人发言、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做好记录)针对描写爸爸的一、两个句子,讨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怎样读才能表达雷利当时的心情?师:引导自学(1)提出学习要求;(2)深入同学中,作个别指导。3、研读品味:对失父之痛的感悟:(1)指名小组交流:朗读、谈感受。(2)重点段落品读播放音乐(出示课文二、三自然段),师生合作朗读,体会爸爸是个怎样的人?(3)过关达标:第一关、我想说:2★题同学们,如果你是雷利,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我想说:()。指导完成,评议。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指名回答)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娇嫩、“和平之花”。(4)资料荟萃:走进“今天的战争”指名汇报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战争”资料。(5)(播放音乐)出示“战争”与“和平”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6)过关达标:第二关:我会说:5★题同学们让我们认真读读这些词语,用上这样的句式,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合家团圆家破人亡和睦安逸炮火连天天伦之乐妻离子散幸福安宁动荡不安欢声笑语流离失所救救孩子们,我们要(),不要()。(7)品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这个中国孩子强烈的呼声。指名读,集体读,配乐朗读(8)过关达标:第三关、句子关:5★题学了课文,我要写一句维护世界和平的宣传标语:---------------------板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教后反思:我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经历了“简单模仿”“尝试”“学习”“再尝试”“不断提高”这样一个复杂过程,导学案教学的运用,使我体会到:充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并茂的课件,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2010年9月开始,我将每一课都制成课件,将学案重新整理、组合和下载的课件合并使用,教学中看到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进行学案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修改,当然学案中的一些练习题很好,我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者家庭作业等,尽可能都做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信心。我将一些较抽象的术语作适当修改。将温故互查改为“我会读这些词语”或“课文内容我知道”等。将“设问导读”改为“我会理解课文”,把巩固练习改为“我会填”“我会做”等,对设问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