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VIP免费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_第1页
1/16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_第2页
2/16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_第3页
3/16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侵犯行为亲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什么是侵犯有关侵犯的理论解释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侵犯的预防与控制什么是侵犯行为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行为与意图——社会许可与社会违背有关侵犯的理论解释弗洛依德本能论洛伦茨挫折——侵犯理论多拉德、米勒、伯克威茨等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社会认知理论:武器效应武器效应(weaponeffect):侵犯行为的发生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武器的存在能增强侵犯行为。影响侵犯的因素情绪唤起:愤怒情境与侵犯性线索道德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群体与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大众媒体温度、饮酒等与侵犯案例12001年1月24日晚11时30分,郑州市16岁的少年张璐璐在回家时发现父亲又在毒打小妹。在张的家里,父亲打孩子早已成为两代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但这次,少年再也忍不了了。于是他将42岁的父亲张书慧一刀捅死。在医院里,张璐璐对民警说:“你们回去吧,我自己做的自己当。”随后,张璐璐亲手为父亲穿上寿衣,去派出所投案自首。案例22001年农历正月初三(1月26日)抚顺市东湖区一11岁小儿,因恼恨母亲缴走自己的压岁钱,先是拽住其母头发挥拳就打,后又一刀将其捅死。面对警察盘问,小儿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个个谎言。当谎言被揭穿后,此子一拍胸脯,说道:“进去就进去吧,能咋的?”暴力与虚拟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深探究的问题,其中也有与暴力文化相关联的部分。现代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刺激的同时,也使暴力虚拟化了,使人们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如今孩子们喜欢玩的电子游戏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的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浙江校园暴力升级:学生组团买枪对抗黑社会2001-05-10侵犯的预防与控制宣泄榜样惩罚置换规范移情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助人行为: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外部回报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助人者:年龄、性别、人格、心情、内疚感被助者:年龄、性别、仪表、能力、是否受他人喜爱、是否与助人者相似、对困境应承担的责任。情境因素:自然情境与社会情境旁观者效应社会文化因素:价值观、文化背景内疚感、忏悔与助人行为(Carlsmith,1968)情境自愿参与进一步实验的时间内疚组4.33忏悔组2.67控制组1.92旁观者效应的原因责任扩散评价恐惧他人示范角色期望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移情训练强化与模仿学习助人技能社会舆论与宣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