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3《蜡烛》教学设计VIP免费

3《蜡烛》教学设计_第1页
1/2
3《蜡烛》教学设计_第2页
2/2
蜡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三、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四、教学媒体: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识记词语(正音、解词):瓦砾(wălì):破碎的砖头瓦片。鞠躬(jūgōng):弯身行礼.。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精疲力竭(jié):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名副其实(fù):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永垂不朽(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颤巍巍(chàn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四)整体感知:1、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同学们请看下这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当看完这些图片时,也许你们就会对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文章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2、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明确: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自由谈: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提示:①炮火连天,环境危险;②年老体弱,掩埋艰难;③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④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⑤彻夜守坟,陪伴烈士……4、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明确: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5、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明确: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五)教师小结(六)巩固提高:①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三题②辩词练习(例句见课文)烧毁、烧焦珍藏、珍爱耸立、肃立(七)作业练习1、巩固字词2、进一步品味课文板书:3蜡烛西蒙诺夫老妇人——蜡烛——红军战士爱与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3《蜡烛》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