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鄂教版品德与社会《话说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第7课《话说地球》。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丰富,但大多数人往往沉醉于自己熟悉的小环境当中,对地球的认识也可谓是“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因此就让学生通过学习去全面、整体的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和人类对地球无尽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执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自然、对社会探索无止境,未来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探索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目前我们生存的美丽的地球,对于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对地球已有的认知是零散、片面的,对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美丽。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貌上的全面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层层递进和整体的把握,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调查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让学生感知地球两极的严寒、干燥、风暴、生物等自然情况,为了解人类对两极的探索作好铺垫。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着。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77交流,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教学难点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地球地貌的资料或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4-P46页内容,话题为“从‘天圆地方’说起”。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7-P49页内容,话题为“看看地球的表面”。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50-P51页内容,话题为“到两极去探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谜语导入,感知地球1.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大家猜,它是哪个星球?2.师:对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星球,你有哪些了解?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嘛?板书:话说地球【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活动二认识地球的形状1.师:大家对地球方方面面的了解真不少,但我发现,大家对地球的形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地球是个球体。然而,古代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吗?出示“天圆地方”,你认为他们当时的认识有道理吗?2.师: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这些表面的现象让“天圆地方”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但也正如大家所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有些现象引起了人们深入思考,渐渐对“天圆地方”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3.学生交流:什么样的现象会让古代人对“天圆地方”产生怀疑?他们又是如何用当时现有的条件去证明“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猜想呢?4.供料学习——“月食推想”、“环球航行”(提供的资料应重点呈现探索的艰辛与卓越)775.后来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去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相关资料,下面有一个表格,请同学们补充完整。时间人物现象猜想付出的努力结论6.师:其实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