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师准备非洲风情风光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非洲,去领略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异域文化。(板书:非洲)2.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3.师: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4.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吧。(生齐读课题2遍)二、检查预习情况,走进非洲1.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2.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问问自己的同桌。(学生读课文)3.检查词语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语)4.紧扣“色彩斑斓”,感知课文。(1)浏览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非洲整体感受的三个句子。师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课件)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结:都是感叹句,一个在课文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最后,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生:表达出了作者对非洲的赞叹之情!师:作者在赞叹什么?生:(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5.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下摘记,读后同桌之间交流。学生汇报三、研读重点句段,感受彩色非洲。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里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1、小组合作(1)选择最吸引你的一段文字细读,感受非洲的魅力和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色。(2)汇报交流。(抓重点句段交流)语段一:彩色的植物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像天空的云霞,像燃烧的火炬。A、引导学生体会:a、句中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展现了树开花的奇丽景色。b、这里如此细致地描写树开花的情形,是因为这是非洲的特色。相比,前面略写花开花则是因为太常见了。B、指导有感情朗读。语段二:七彩的动物“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变换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A、通过朗读体会:颜色在变换更能表现非洲蝴蝶的色彩缤纷,与众不同。B、想象:游客会发出怎样的赞叹?语段三:多彩的日常生活A、这段话里描绘了几幅非洲人民彩色的生活画卷?(花花绿绿的服装、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的住房)B、猜测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热情、乐观、、、、、、)语段四:缤纷的艺术A、用排比句概括非洲的绘画、工艺品、音乐和舞蹈艺术都是彩色的。B、播放非洲的音乐、舞蹈片断,感受非洲艺术的热情奔放和其中涌动的非洲人民的生命激情。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十分自然。(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四、拓展1、学完课文,谈谈现在自己对非洲的印象!2、朗读课文首段和尾段,感受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3、拓展阅读:《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板书设计:28五彩的非洲色彩斑斓蓝天骄阳七彩多姿多彩的世界植物世界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动物世界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