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表VIP免费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表_第1页
1/5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表_第2页
2/5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表_第3页
3/5
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2013年10月23日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教师姓名:黄素仙阶段新课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单元解读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黄山奇松》作者以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还要学习写作方法。《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三案)教材解读《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屏、宾、屹、卧”字,会用“饱经风霜、屹立”造句,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仿写第二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继续到黄山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松!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松的奇。(一)请大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哪里是黄山最好的观松处?(相继出示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1、谁来读:玉屏楼。(1)读准生字“屏”的后鼻音;(2)论字形:屏píng,这里的“尸”是由“广”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写的时候注意,是“尸”字头,不要写成“户”字头。(3)出示图片理解:黄山绝胜处。为什么说玉屏楼是最妙的观松处?(高居云端、天上宫阙、周围有迎客等松)(4)指导朗读句子。(二)朗读感悟,品迎客松。过度:作者在站玉屏楼前,看到了哪些奇松?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来。1、汇报:看到了哪些名松?哪句话告诉我们?(出示句子:楼前悬崖……三大名松。)(1)读句子;(2)这句话起什么作用?(中心句,总分结构)3、品“奇”的姿态。过度:黄山是“无石不松,不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默读第2段,画出相关句子。(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出示图片)①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板书: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②图文结合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就是经历过很多风雨和困难,它可以用来描写人或者物,③理解“饱经风霜”:松树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怎样的艰辛呢?(经历过很多风雨和困难)④词语的意思理解了,我们还要知道它的运用范围,这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者物)你想用“饱经风霜”描写谁?(造句)⑤再读句子:经历几百年的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顽强的活下来,奇不奇?不仅如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