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话高效课堂何处不飞花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高效,课程改革的焦点是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今天,我们观看了《如何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讲座视频,三位专家娓娓道来的讲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我深受启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就新课改下的历史高效课堂谈一点浅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的课堂。也有人说: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实现自主构建的课堂。我认为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也一定是低效的。充分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只要我们用心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熠熠生辉,真所谓在高效实用的课堂上,“课堂何处不飞花”。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第一穿插史料,激发兴趣。我们可以这样说,历史教学离不开材料,离不开情景,只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或者放在具体的材料中,才能真正的解读历史史实,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形成大历史观,才能把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否则的话,历史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有一种提法叫“无史料不成课,无史料不成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1)材料可以用于导入,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端,材料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的进入情境。请看下面两个案例:案例一:如学习《新文化运动》,我先出示了这样两段材料:材料一(征婚启事)女子须天足;女子须识字;男方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离婚。——征婚人蔡元培材料二(征婚启事)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时下习气——征婚人章太炎。从上述两则材料,特别是征婚人是蔡元培和章太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想:新文化运动是怎么回事儿?为何引起如此大的变化?这样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比两个材料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很容易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案例二现在的学生对马克思知之甚少,而对爱因斯坦都非常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学习《开辟新时代的“宣言”》时,我就先引用下列材料:1999年,先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第四名。……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然后设问:马克思究竟有何贡献,人气指数如此之高?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效果非常好。(2)材料可以用于课堂之中,帮助学生还原历史,解读历史,请看以下两个案例:案例一讲“昭君出塞”的历史史实后,我给学生出示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起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让学生弄清其大体意思之后,再出示材料: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昭君嫣然一笑,天下遂太平。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昭君出塞的影响。案例二比如讲科举制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搜集和科举制相关的材料,学生搜集到如下的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等,学生课前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小组内合作探究学案上有关科举制的一些问题,有了这些材料,和科举制相关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迎刃而解了。第二,预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