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丰乐亭记》导学案VIP免费

《丰乐亭记》导学案_第1页
1/2
《丰乐亭记》导学案_第2页
2/2
《丰乐亭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训练杂记类散文的阅读.2.鉴赏欧阳修散文的风格.导学重点:杂记类散文的阅读训练导学难点: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导学时间:1教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自读<<“唐宋八大家”的由来>>,明确:唐宋八大家.2.自读<<唐宋八大家小传>>之“欧阳修”,了解作者。二.阅读、鉴赏:(一)指导方法:1、通读杂记,勾划专有名词,把握线索、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2)文章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还写到了什么事物的美?明确:(3)文章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明确:2、再读杂记,推断实虚词义,分析题目,理解内容、语言艺术(特色)。(1)文章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明确:(3)你体悟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什么?明确:3、仔细答题,斟酌文言翻译,准确畅达,书写工整、美观大方。(二)阅读训练:1、阅读《丰乐亭记》,完成(1)-(4)题(1)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人穷则反本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作用?2、阅读材料,完成(5)~(7)题(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选自苏洵《名二子说》)(6)苏洵,号,代表作有(举一例)。(7)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三、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丰乐亭记》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