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会用大写字母标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经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3、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掌握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师)、三角尺若干副(学生)、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彩色三角形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想知道我是谁吗?不过我有一个条件:能猜出我给你们的谜语,我就告诉你们。好吗?(出示课件)一、描述验证——概括三角形的概念。师:对呀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它,你瞧!你能把这些图形中的三角形找出来吗?师:再来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师:真不错,看来你们对三角形有大致的了解了师:老师也画了几幅图,帮老师判断判断看看哪副图是三角形?生:第4副师:为什么其它不是三角形,谁来说一说?师:三条线段线段围成(板书)对了,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里面哪些词最关键?(三条线段围成),把定义当中的关键词给它打上着重号吧师:那我们把这三条线断叫什么呢?生;边师:对了,我们就把它叫做三角形的边,有几条边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之间有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有几个顶点?这两条线段之间还形成了什么?有几个角呢?你能把角标出来吗?师:哦?!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其实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特征)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我们把这个顶点有A表示,它就叫做点A,这个顶点用B来表示,叫做点B。。。。。。叫做点C。这个三角形我们把它记作“三角形ABC”(板书:三角形ABC)。这条边叫做AB边,这条边叫做BC边,另外一条边叫做AC边。那顶点A的对边呢?顶点B,顶点C呢?师:我们对三角形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并给它取一个名字吗?(教师拿起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说他取得什么名字)二、联系生活——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都能运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看样子,简单的方法,人人都喜欢)师:来我们回到这几幅图,第5副是什么图形呢?生:平行四边形师:这一条红色的虚线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生:平行四边形的高师: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三角形有高吗?生:。。。。师:来看看下面哪副图把你心目中三角形的高画出来了?生:第(3)副师:为什么第(1)幅不是师:第(2)副是垂直的呀,为什么又不是它的高呢?生:它没有经过顶点师:在你们看来,什么才是三角形的高生:。。。。。师: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哦?!三角形的高:就是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那你们来看看这幅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的高吗?生:。。。。。。师:它是从哪个顶点向哪条边作的垂线?(C点向AB边),AB边是顶点C的什么边?(对边),向它对边做的什么线?(垂线),作垂线要用到什么学习工具?猜猜看?生:直角三角板师:那用直角三角板怎样来做它的高呢?把你们手中的三角形拿出来,过A点,作BC边上的高。四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做呢?生:。。。。。。(师巡视并指导)生: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做三角形的高,找同学读一读。(学生读完后,教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展示做三角形的高),作垂直标记,标出垂足E,AE就是高,BC这条边就是底边。也就是说:AE就是底边BC边上的高师:过点A可以作一条高,那么过B点可以做吗?过C点呢?所以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呢?生:3条师:你能把剩下的2条高做出来吗?并标出底边(抽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来做)师:师生一起评价。师:让我们再来看看三角形的三条高是怎么作的(边演示课件,边说以BC为底以AB为底以AC为底)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我们会做,那下面这2个三角形的三条高能分别做出来吗?(分别出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师:师生一起交流出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