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一)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二)时间: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1、范围广泛。2、流派众多(四)产生背景——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的反映。科技日新月异,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另一方面在技术时代的人也成了机械生产线的延长,人被异化,人性被压抑;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发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而凯恩斯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等政治经济思潮,更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现状。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一)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后起之秀的弗洛伊德主义(泛性论)、存在主义(强调个人情绪体验、人的绝对自由)、法兰克福(鼓吹性解放、性自由)。不讲外界的客观存在,将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看成是决定性的;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本能、欲望、直觉、情绪在认识中的作用;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二)相对主义倾向——1、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2、哲学上的相对论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强调:A、现象高于本质,反对本质;B、强调个人的感性活动,反对抽象的个性;C、强调事物的变化性、偶然性、不确定;D、强调多元性、无序性、反对一元论。3、相对主义的价值心态: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标,没有什么普遍的道德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4、代表有: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罗蒂(新实用主义)、利奥塔(后现代主义)(三)人本主义倾向——1、背景: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愈是发展,人的生存问题就越突出。西方社会机械化生产的非人道化,将人变成了机器;社会政治生活的官僚主义化以及文化精神生活的标准化和同步化,造成了一切生活事务的平均化和人性的异化,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思想家们不应只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而应更多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迷惘。(四)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以原子能、微电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席卷西方世界,导致一方面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又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许多全球化的问题。未来主义从全球角度探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三、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评价1、辩明其政治方向,明确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2、认清理论实质——都是唯心主义、反唯物主义的、反辨证法的。3、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通过反映西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1唯意志主义一、产生:兴起于德国(一)产生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它的形成与当时欧洲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的个人冲突密切相关。2、哲学背景:(1)古罗马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洛的“太一”是有意志的实体(2)中世纪教父奥古斯丁将意志当作其他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3)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费希特哲学的较多唯意志主义成分。二、特点——(一)主张人的情感意志、下意识的心理本能冲动或生命力是一切存在的基础(二)在认识论上,主张只有借助于超出主客对立范围的本能冲动直觉才能把握实在。(三)把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当作人的真正存在,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的自由。(四)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上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将他人和社会看作个人发展的阻力。(五)开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先河。三、叔本华(一)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二)哲学背景:①继承柏拉图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