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供参考,“观察视点”可选择性填写)时间:2016-10-10讲课人:谭华焕评课人:梁倩韵课题:圆的面积观察视点观察记录评价反思1.教学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如何?1.激趣环节: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2.自主学习环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的等分过程,讨论交流圆与拼成的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表象,最后形成结论3.合作学习环节: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课件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新知的更新和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课件画面布局重点突出;趣味性强,可以很好的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2.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应用是否契合教学目标?课件的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契合。目标清晰3.内容: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示、讲解有没有帮助?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谭老师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之时,先要求学生先猜想然后自己利用圆形教具剪拼,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辅助电教媒体精确演示把圆割补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推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形成抽象思维激发求知欲4.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利用信息技术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当把圆平均分成4、8、16份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实物和学生一起操作,但当分的份数越多的时候,现实中就没有办法满足了,这个时候多媒体就能够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自己体验过4、8、16份后,借助视频体会到32、64等份的时候,圆趋向于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自然、逼真,对复杂的事物进行了模拟,对抽象的事情进行直观、生动的表现;对复杂的过程进行了简化。5.评价: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如何使用?是否有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课件演示信息量适中;课件运行流畅便于操作;色彩柔和,内容完整;教师对于课件的出示时间把握好6.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否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直观教学,易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课件素材及演示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7.创新点: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和创新点在哪?ppt幻灯片穿插flash动画,强化了动态演示,由圆形到平行四边形图再到长方形图,学生看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图形的演变过程。图形的变换更直观、形象、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