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教案: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处理材料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懂得如何处理材料比拥有好材料对于写好作文更加重要。2.知道处理材料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3.学习处理材料的常用方法,通过训练,提高处理材料的能力。4.懂得处理材料不是任意的编造。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处理材料的常用方法,提高处理材料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问题描述:1.每一次老师讲作文指导的时候,都再三强调材料要新鲜生动,把耳朵都说出老茧来了。可是,每周都要写作文,到哪里去找这么多既新鲜又生动的材料呢?2.我和同学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过的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从他的作文中看出,他似乎经常碰上生动复杂的故事,而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单调?3.我也知道通过一定的剪辑改造,一则普通的材料可以写成好的作文,问题是不能撞上什么是什么,有没有可以操作的方法?4.有一次我在作文中编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说我是胡编乱造,他是怎么看出来的,难道他有一把尺子,一量就知道吗?(二)方法指导:1.过渡:你看,现实生活中缺少新鲜材料,作文又要求写新材料,这里就有一个难题。其实,这个难题说不难也不难。我们知道,数学里不是有加减法吗?作文里也可以来点加减法。生活中的平凡事,不能原原本本写到作文中去,需要在大脑里预先进行一些加工,也就是运用合理想象,把缺少的加上一点,把多余的减去一点,这样,就有可能变得新鲜生动了。2.范文引路(1)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怎么操作。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材料:有位同学家里雇了一位钟点工阿姨,有一次,阿姨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妈妈一气之下把阿姨辞退了。写家庭与钟点工的矛盾虽然较少见,但事件的过程却很普通。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就很一般了,不够新鲜。我们现在按照加法规则,加一点东西进去,让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看看效果如何。(2)让学生猜测,各抒己见(3)教师出示例文:①过了几天,妈妈在做家务时也打坏了一样东西,于是,妈妈突然悟到,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从而反思自己对阿姨的做法不够妥当,又把阿姨找回来。②阿姨被辞退了,可她要求明天再做最后一次。第二天,阿姨带来一个花瓶,说是赔偿打碎的那一个,这是她花了大半天时间从小摊上找来的。阿姨带来的花瓶虽然不值多少钱,却让全家看到了她那颗纯朴善良的心,于是双方和好如初。③阿姨辞退后,一时找不到新的,家里的事没人做,爸爸提议让我临时代替钟点工做事,并付给我工钱,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家里已不再需要钟点工,我也改正了坐享其成和乱花钱的毛病。(4)小结:你看,这三个结果,都使材料变得新鲜,文章也有了新意。很明显,这里用的是加法。一件平凡小事,加上另外一个因素,一下子显出新意。(5)明确方法:①增加法:给材料加点调料,具体有如下:a.把故事延伸一下;b.把细节改造一下;c.给故事换一个环境;d.改变其中的某个要素。②删改法:把结局删除累赘,符合生活情理。有时候,有的故事延续的时间很长,精彩的就是其中的一点点,这样的材料不仅不适合用加法。相反,还要做减法,即把不适合主题的、不够精彩的剪去一些,只选取当中精彩的一段,也就感觉新鲜生动了。(三)旧材料处理出新意范文欣赏美丽已是黄昏了。最后几束阳光懒懒地抚摩着城市,抚摩着每一个来去匆匆的行人。林颖站在公交车上,眼里噙满了委屈的泪。她刚才在学校得知,这次全市高中学生汇报演出的名单上没有她!为了那个舞,她已付出了那么多汗水,耽误了那么多功课,现在,仅仅因为她个子矮些,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否决了。“哼!嫌我矮,可我并不差呀。”林颖忿忿地想,“我的动作与大家很协调,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林颖用怨恨的眼光注视着在窗外闪过的每一个人,忽然,远远的,她看见前方站着一个女孩,背着书包,微笑着在路边买什么东西。她清瘦高挑,一副可怜可爱、幸福快乐的样子。林颖忿忿地盯着她。汽车开着,那女孩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哼!这就是舞蹈老师要求的完美身材——这就是林颖不具有而且永远不再有的东西。林颖恨不得大声质问这世界:“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为什么她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