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规则”《钓鱼的启示》的5/16自然段内容。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关注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的表达顺序,能联系上下文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三、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规则”。课文讲述了34年前的一个晚上,“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掉到一条大鲈鱼,但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在没有任何人知晓的情形下父亲竟然坚决地让詹姆斯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詹姆斯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悲哀”。从此詹姆斯再没有一钓到过那么的大鲈鱼,但是由于他铭记了父亲的教诲——必须遵守道德规则,他最终成为纽约市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父亲和自己都感到骄傲。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詹姆斯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我发现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中,在参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还是表达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特点,我的教学重点放在围绕深入感悟文中人物情感和道德启示这二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五、教学目标1.领悟“我”和“父亲”的对话,深刻体会人物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读思画结合的学习习惯。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六、教学重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七、教学难点: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九、教学流程品读感悟,体会情感。深入感悟,探究启示。明理做人,拓展延伸。十、教学过程(一)口述故事导入,直入文本。1、配乐朗读: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里,“我”和父亲跟往常一样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四周安静无人,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钓到了一条大鱼,不,准确的说是钓到了一条足有10公斤重的大鲈鱼,我既紧张又激动!一条最大的鲈鱼即将成为囊中之物。然而,父亲一二句简短话语使“我”很不理解甚至心中十分悲哀。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设计意图】:以口述故事的方式引入入文本,设置简单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好奇和探索心理。(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放鱼部分内容(5/12)自然段,思考:“我”开始不愿意放鱼,而最终把鱼放了,抓住人物的语言、表情把自己融入作品中的人物并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出示PPT)1、这条鱼是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钓到2、是一条足有10公斤的大鲈鱼。3、虽然没到钓鲈鱼的时间但无人知。2.有感情的齐读放鱼部分内容(老师点评)3.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同学点评)4.听录音范读父子对话5齐读读父子对话(老师点评)6.师:父亲坚决要求詹姆斯放回鲈鱼这件事,看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