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南教场小学刘娟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2.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二、想一想:你会用直尺进行测量吗?用直尺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三、先学:看课本第21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数学书的宽大约是?(3)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四、议一议:(1)在读数时遇到困难了吗?什么困难?(2)想一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3)我们发现在每一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那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五、多维训练:(1)自己动手试一试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银行卡、磁卡的厚大约是多少?(2)解决课前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你们的数学书吗?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多宽,多厚吗?(3)想一想:1、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2、判断对错。床铺长2厘米。大树高25米。饭桌宽100毫米。课本长2厘米。(4)读出下面的长度(5)拓展延伸:小马虎的日记2016年9月13日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0米长的牙刷,刷完以后,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2厘米的小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20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0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的做起笔记。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