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全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关系问题3.认为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性质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5.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结合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6.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形成明确的目的B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C制定周密的计划D具有坚持的意志7.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A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B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认识正确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9.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A实践——认识——实践B认识——实践——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A自觉能动性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D历史局限性11.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B.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D准备性因素13.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语言学B物理学C哲学D.数学14.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奴隶社会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三权分立制度D国家制度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A生产不足的危机B买卖脱节的危机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C两者总是相等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22.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A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贴现率成反比D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贴现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D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D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25.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国家垄断资本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27.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A.《反杜林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28.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