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4、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少年闰土的形象,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默读课文,初步感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2、齐读课题。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教师加以引导。(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稀奇的事”等等。)3、你最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能把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吗?学生轮流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句。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四、带着问题,深入探究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一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写一写: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稀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在这几件稀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雪地捕鸟紫色的圆脸夏日拾贝少年闰土头戴小毡帽→看瓜刺猹颈套银项圈潮汛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