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某一课的写字教学,举例说明如何实现“教一个”到“教一类”字?识字5【教材分析】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冬眠及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和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按笔顺描红。3.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生机勃勃和生活情趣。【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生字、认真写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把笔顺写正确,把字写端正、匀称。【预习准备】教具准备:录音带、挂图、词卡【资料链接】“腊梅”为什么改作“蜡梅”“蜡梅”,一作“腊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因为这种花在每年的冬末开放,所以称它“腊梅”。然而翻一翻书,似乎写作“蜡梅”的更多一些。为什么又写作“蜡梅”呢?宋代的《云麓漫钞》上说得很清楚:“今之蜡梅,按山谷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有类似的说法:“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这种花的花瓣外层是淡黄色的,的确有点像蜂蜡,可见写作“蜡梅”,是就其花瓣的颜色说的。宋代谢翱有一首写“蜡梅”的诗:“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诗人说雨中的蜡梅以蜡为衣,以避雨雪的侵凌。诗人意犹未足,又进一步以“蜜房”来比喻蜡梅枝头的花朵,并说这儿是蜜蜂躲雨避寒的好去处。诗人有此奇思妙想,当与“蜡梅”这一写法有关。1【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达成目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预案及调整让学生知道冬天的天气的特点。能看图说出图上的特点。能看图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知道冬天哪些动物要冬眠,哪些动物不冬眠。能知道哪些植物被称为“岁寒三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二.看图说话学字词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3)将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认读。2.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3)“蟒蛇”你了解吗?3.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看图说出冬天的特点。看图根据词语练习说话。把从老师那理解的词语意思同座位练习说一说。看图说话,认识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2它们被人们誉为什么的象征。知道孩子们在冬天有哪些活动,能按照词语的特点归类。能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冷,被称作“岁寒三友”。4.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四.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1.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2.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3.练读韵文。(1)按要求归类读词语。(2)多种形式练读。4.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5.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