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我有一颗感恩的心》。学情分析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不断涌现,亲子关系发生变化;同时现在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恩多不知恩”视父母长辈的关爱为理所当然。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代社会之所以有很多人不断求知却不能获得求知的喜悦,在顺境中不能感到幸福,与人交往却难以融洽,甚至出现负情绪——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会受恩而不会感恩。因此,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并把报答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特别是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要学会感受他们的爱,感激最亲近的人,进而扩大到感激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感悟父母的亲情无价,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学会赞美父母,感谢父母,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入手,挖掘他们熟悉的素材,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要拓展素材并以学生主体讨论为主,在点评时提升学生认识。设计思路1.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感悟父母培育子女的劳累,感悟深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爱。这种“悟情”,帮助学生看清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实,形成了一种情感的积累和冲动。2.广泛利用课外资源,让孩子学习别人是如何感恩的,从而说出自己的感恩想法,驱使孩子们去见贤思齐、去发掘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愫,进而在行动中自然释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家庭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感悟家庭中的亲情。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形成关心他人的生活态度。能力:能主动分担家务劳动,赞美家庭中的亲情。能够尊敬父母,常与父母交流,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父母。66知识:知道怎样孝敬父母,学会关心、照顾、体贴家人的具体做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感悟父母的亲情无价,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赞美父母,感谢父母,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调查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生活情况以及在学生家庭生活中,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事迹;采访父母,请他们讲述自己关爱孩子的事情,并填写调查表。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与大家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2-P26页内容,话题为“感悟亲情,赞美亲情”。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7-P30页内容,话题为“学会感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激情导入,走进亲情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朋友,名字叫燕燕。请看大屏幕……2.学生换观看燕燕的故事。(故事梗概:燕燕早上起来,妈妈让她不要穿裙子,因为今天天气要变凉了,而且还有雨。燕燕不听妈妈的话,非要穿着裙子去上学。下午天气转凉了,燕燕冷的直打喷嚏,结果晚上发烧了,爸爸妈妈冒着风雨把燕燕送到医院,医生说燕燕患了重感冒,要住院打吊针。爸爸妈妈只好请了假,陪着燕燕在医院打吊针。燕燕看到爸爸妈妈疲倦的样子,难过的掉下了眼泪,她真后悔呀……)3.思考:燕燕后悔什么?你能理解燕燕妈妈为什么要求燕燕穿衣服而不穿裙子吗?小结:亲情是爱,亲情是人间无价的珍宝,亲情融化在家庭生活的细节当中。父母的眼神、动作、言语都包含着关心和爱护,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父母的亲情吧【设计意图:熟悉的生活场景,有声有色的动画故事,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有感而发,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育主题。】活动二事例分析,感悟亲情1.回忆生活: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爱我们的。在生活中,你们与父母之间肯定也发生了许多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全班进行故事交流会,并说说听了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