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水果博览会》说课一、说教材、学情教材分析: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因此,特产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本课是根据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设计的,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搜集资料、口头和文字描绘特产,为特产创编广告,办特产小报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丰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弱,但好奇心强,参与活动积极,乐学善思,表现欲强,喜欢表演。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特产水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生分组围绕一种特产水果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3、为自己家乡的特产水果写一份广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水果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特产。教学难点:用不同形式的表演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三、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分三大板块:创设情景引入——秀名果,赞果美(分组展示特产水果:由全国各地特产聚焦到家乡的杂柑)——品果香,编广告(创编广告活动)——结束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先以教师运用“庆典音乐”渲染氛围,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中国特产水果博览会”情景。第二板块:秀名果,赞果美。充分发挥每组同学的特长,每组成员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本组水果”(小品、朗诵、跳舞、讲故事、古诗诵读、走秀、快板),分工明确,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教师运用课件将各种水果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特产水果的特点;小组汇报时,教师利用适当的乐曲烘托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三板块:品果香,编广告。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一边品尝水果,一边创编广告。最后,利用走秀音乐将“创意广告展示”推向高潮。四、说教法l、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对媒体、资源的综合应用。在此次活动中,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学生一起搜集、处理有关水果特产的信息,应用课堂演播系统和广播教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创编的主题小报、绘画作品和广告词等。活动展示课上,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学习氛围。第一板块:运用“庆典音乐”渲染氛围;第二板块:教师大量运用课件将各种特产水果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水果外形特点。小组汇报时,教师利用适当的乐曲烘托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1第三板块:应用动感音乐将“创意广告评选”推向高潮。2、用语言创设情景,以情激情。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夸家乡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中国特产水果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特产水果。3、重视教师的导向性。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水果特产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自愿分组,通过调查、上网等途径,从特产水果的产地、特点、品种、营养、水果文化等多方面去深入了解,并指导学生将收集资料进行整理,使学生有内容可谈。最后,学生选择用小品、朗诵、走秀等形式进行汇报表演。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在推销特产时,我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演讲、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动时,要求小组长,落实好每位同学的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