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1912年8月一2000年8月),祖籍安徽寿县。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我国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学贯东西,通晓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很多领域有广泛研究,是著名的诗文、学者。读文理脉•(1)思考: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2)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要点参考(1)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2)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人们嘲笑牛顿开了大小猫洞分别给大小猫进出是脱离实际,是认死理不灵活。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楚国想羞辱身材矮小的晏婴,特在国门旁开了个小门,结果反被晏婴说成是到狗国才钻狗洞而自取其辱。情境探究1、你觉得牛顿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2、快速阅读课文(1——11段)作者是如何看待牛顿给猫开两个洞的?作者认为牛顿不是不灵活,而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文章通过隐喻手法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研读探究认真研读课文13—17自然段。你来讲一讲晏子的故事。晏子是如何挫败楚国人的?作者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那么什么是“楚国式”,什么是“齐国式”?两个故事所要阐述的观点是否一致?作者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同时举了“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请思考作者想说明什么。“楚国式”是指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齐国式”是指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牛顿猫楚国晏子以人为本中国历来的“楚国式”有了改变,人们不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中心论点你觉得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什么?故事里面有道理(中心论点)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作者深意故事一:故事二: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文庙门的大小开否与进出的人名为身份相连。现在北大的门和桥人人可进。牛顿为两只猫开大小两猫洞。晏子使楚不进小门走大门。故事里面有道理。中心论点: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阅读下列寓言故事,说说寓言的本意可能是什么,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认识。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它。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本意:不少人由于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了。钱钟书的新解:意思是说有钱人往往贪婪,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