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2009年秋心理学专业课程第四章社会化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本章内容社会化的理解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2社会化的影响因素3社会化的过程4社会化的启示5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一节社会化的理解一、社会化的内涵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偏向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学者的视角对社会化的理解和解释社会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对人的规范作用;关注:社会规范内化、社会角色形成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化偏重:文化继承,把社会化看作文化的延续和传递的过程;关注:民族文化模式对其成员人格、社会行为的影响教育学的社会化偏重:教育环境对人的社会影响关注:个体适应社会的引导和影响个体发展的教育体制设计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化“”偏重:个体社会化,强调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关注:特别关注个人人格、自我形成及一般的社会学习过程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一节社会化的理解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社会教化内容: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分类:系统、正规的VS非系统、非正规(二)个体内化途径: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一节社会化的理解四、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和类型(一)基本目标(内容)1、政治社会化自然人政治人2、民族社会化自然人民族意识的人3、法律社会化自然人法律意识的人4、道德社会化自然人道德意识的人5、性别角色社会化6、言语社会化自然人社会人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一节社会化的理解四、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基本类型1、早期社会化(青少年期)2、预期社会化(大学期)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青年期)4、反向社会化——文化反哺(成年期)5、再社会化(成年期)试区分继续社会化vs再社会化反社会化vs反向社会化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一、社会角色引导机制二、社会比较机制三、社会学习机制四、亚社会认同机制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一、基因与遗传二、文化作用:1、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2、传递本群体、本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3、使个人能够顺利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三、家庭重要性:1、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2、童年期儿童对家庭的依赖最强;3、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别人;在支配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依赖;在干涉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被动;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在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癖;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在淫乱中长大的孩子,他心理变态;在民主中长大的孩子,他领导能力强;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他抱有正义感;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在赞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喜欢自己;在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他会爱人如己。家庭的影响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四、学校教师的威信教师的期望成绩的公开评价班级气氛五、同辈群体影响社会化的原因:个人自由选择,有高度心理认同感;独特的亚文化;没有强制的性质。心理访谈:我的儿子冷酷无情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六、媒体(一)电视优点:1、获得了社会事件的一般知识,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2、教学节目更有利于学习缺点:1、儿童的理解力和价值观未成熟,易错误理解和模仿2、暴力镜头的增多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六、媒体(二)网络优点:1、了解社会,开阔视野2、大量的信息收集3、新的交往渠道与平台缺点:1、思想的混乱2、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3、色情、暴力等信息的泛滥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口唇期08个月3岁4岁5岁7岁12岁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河南大学教科院范丽恒心理性欲阶段年龄描述口唇期出生-1岁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