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河特大桥梁部施工测量技术中铁四局黄延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二○○五年六月十五日一、老庄河特大桥工程概况1、地形地貌及桥位布置情况黄延高速公路老庄河特大桥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洛川县境内,桥址处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地面起伏较大,桥址两侧属三级黄土台塬,塬面较平坦。桥址跨越两侧台塬的黄土梁斜坡地带及老庄河河谷。斜坡上支沟发育,支沟切割主沟沟坡,形成黄土柱、陡坎等特殊地貌景观。地面标高介于1011.83m~1153.33m,相对高差141.5m。老庄河特大桥全长870.848m,桥跨布置为95+4×170+95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梁部由左右分离的两个单箱单室截面组成。大桥墩身结构为矩形截面柔性薄壁空心墩,桥墩高度介于42~105m之间,其中2#、3#、4#墩为钢筋混凝土墩身;1#、5#墩为预应力混凝土墩身,全桥墩身高度分布如下图所示:2、桥梁结构形式每个T形刚构由22个对称悬灌块段组成,块段长度从3.0~4.0m逐渐调整,梁段高度从9~3.2m逐渐变化。箱梁底板宽6.5m,顶板宽12m,翼缘板悬臂长2.75m,最大悬灌重量达到了175t;桥面横坡设于箱梁顶面,箱梁底面平置;箱梁分别设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桥梁位于直线段、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圆曲线半径R=1800m,缓和曲线长度LS=400m,缓和参数848.528。桥位竖曲线半径R=12000m最大纵坡为3.5%。1、桥梁所处位置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地面起伏很大,控制网布设较困难,并且精度要求高;2、桥址所处地质为黄土高原所特有的湿陷性黄土,易产生沉陷,地面控制桩稳定性差。3、桥梁位于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高程测量比较难控制。4、高墩在不断增加的梁段荷载下,会产生压缩和沉降。5、T形刚构在温度作用下会产生上翘和下挠现象,高程测量困难。6、采用挂篮悬灌施工,测量频率高、工作量大。二、梁部施工测量难点由T27、T28、T28-1、T28-2、T28-3及已知的T27、T282个GPS点组成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分布在特大桥两侧的黄土台塬上。考虑到特大桥施工难度大,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提高一个等级,按四等级桥网精度要求布置。控制网精度:每边测距中误差13mm,测角中误差2.5”。由于老庄河特大桥地处高原湿陷性黄土地区,控制网每个月定期进行复核测量。以控制网为基准,在5个墩位的0#段箱粱中心布置临时水准控制点,每施工完2个块段复核一次。控制网测量、施工测量采用TC402莱佧全站仪进行。每个墩位的块段高程测量采用了DSZ2自动精平水准仪进行。三、建立测量控制网1、施工测量方案建立的依据和原则施工测量一方面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对施工完的块段进行监控,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建立,必须依据桥梁施工方法及详细施工计划来进行,同时同施工监控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测量监控的内容悬臂施工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所采用的施工顺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型、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高墩墩顶变形跟主梁合拢顺序密切相关。在施工阶段随着桥梁结构的荷载状态、环境因素、湿度不断变化,结构变形也随之不断变化四、梁部施工测量控制根据该桥成型后的线型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⑴对各梁端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实施监控测量;⑵对墩顶按主跨合拢顺序进行变形监控。3、测量内容及方法梁部的线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高程控制和中线控制。⑴高程测量①测点布置在各梁段顶面混凝土中预埋钢质测量控制点,用于观测梁顶高程的实际变化,以便与监空控单位提供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调整预拱度值,正确设定模板标高。浇注混泥土在挂篮顶板中心、翼缘端点、腹板和翼缘拐点、底板中心和边缘设置高程观测点。②立模标高确定在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的线型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桥面线型比较良好。施工节段的立模标高,应等于设计标高加上施工时的预抬值,即:li=Li+I△式中:li—i节段施工时,前端点立模标高;Li—i节段前端点设计标高;△i—i节段前端点施工标高预抬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