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案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朱芳兰工作单位:吉安五中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要求要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物理之美,感受人类的进步,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片面认识。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及对该定律的理解。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是《力和运动》的开端,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学习惯性、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总之,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学情分析经过初二的一年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本节的自主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实验推理法接触不多,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要学生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概念的建立及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是有较大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突出课标主线。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推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②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①掌握控制变量法,理想推理的研究方法;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②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教学准备①制作好课件。②每小组4~5人,分好12组,上课时按小组坐好。③每小组的桌上各准备好跳棋子一个;自制好的斜面纸槽一个;一块毛巾,一块棉布。教学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教学难点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⑴课前交代(1分钟)告知学生今天的上课方式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可以抢答老师在上课时提出的所有问题,每个题目在没有指明的情况下,均为10分,回答正确,将给该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最后分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老师将给获胜组的每位成员颁发一份小学生很兴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奖品。团队意识。⑵进行新课(35分钟)1.拿一小车放在讲台,用力推它,小车运动起来,停止用力,小车渐渐停了下来。请学生注意观察小车出现的现象,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问题,均予肯定,给小组加分。再优化出问题:“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2.请学生观看屏幕上的四幅图(①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②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③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来④停止踩车,车子最终会停下),作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给回答的有道理的小组加分。)3.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历史,看看历史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屏幕上投影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两位科学家的头像、成果简介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那么这两位名人的观点,到底谁的正确呢?现在,我们选择伽利略的观点来设计实验,看看伽利略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并填写表格。如果设计不出,可以参阅书上45页的探究实验进行探究。(老师将请完成的最快最好的那一组上台为大家演示一遍,并上交填写的表格,顺利完成的,将赢得30分。)另外学生上来演示时,要求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之后,请学生对他们的实验加以评估,说出你觉得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或者做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