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为历史课堂开启一扇智慧大门认真拜读了同行的精品作业,那么多的同仁用心、静心地品味视频、发表见解,并且能从自己的教学出发,实践于自己的教学,这都是把工作当成事业追求的教师。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所以极佩服象纪连海那样的大家,能绘声绘色把每一位观众(学生)进入引人入胜的境界,进入真正的乐学、愿学的境界。如果能让孩子喜欢上历史课,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外,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的童年和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是截然不同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们上课带着呆滞的目光,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否是被动的接受?是否已无真正的趣味可言?效率,指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追求高效、智慧、快乐的课堂。有很多的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他们喜欢各种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但不喜欢历史课有着更多的需要记忆的史事,这些史事不具有悬疑的情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只是细枝末节。历史课像是参观尘封了千年之久的文物只有冷冰冰的久远的生硬的史实,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点需要历史老师能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引申大量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有兴趣,有时候可以与电视剧联系起来,把书本的知识与电视剧有机结合。上次的省级优质课比赛有选手这样设计明朝加强君权措施时:用一段反应丞相权利过大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朱元璋会废除丞相加强君权,再用每天要批阅200多个奏章的材料分析出皇帝太累,要找个帮手,从而设立殿阁大学士,接着是两则小故事引出是锦衣卫的设立才让朱元璋轻松朝中坐,便知天下事的,最后说朱元璋还不满足,希望所有官员都能乖乖听他的,进而引出“八股取士”,整个过程就像在讲一个故事,环环相扣,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带着思考和趣味来学习。较好的设计是能让学生进入学习忘我的境地,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时时注意历史是鲜活,不仅仅是书本中哪些生硬的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如在看当时明星陈建国打的广告“燕京啤酒”,我马上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燕京是今天那个城市,然后又问这开始于那个朝代,学生想到是金,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体会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让我们做明智的人,一种做教师的成就感油然而起。趣味是让孩子喜欢山历史课的最直接的环节,在备课时我对此多下功夫,如有些成语的典故本身也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历史故事,不同的历史时期让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极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想让学生们爱上历史课也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当然这需要教师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在初一历史上册讲授战国七雄的时候有同学提问:但看图得知周也是一个首都,战国七雄中没有周?我马上评价了孩子高度质疑的精神,心里也暗暗佩服这个孩子问了一个许多老师都没注意的问题。我发现了自从我鼓励她的精神,她喜欢上历史课了。当然这些方法只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