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搜索与保存》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素养的培养,要强调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从不同渠道验证信息、养成从可靠信息源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二)理论依据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作工具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基于此理论,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1)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在任务中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2)建立对话机制,师生之间相互质疑,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7课。1.本册的第一单元是以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为载体制作国宝动物的演示文稿,第二单元是以“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为载体继续深入学习PowerPoint,其中网络查找资料为这一单元的重点。本课也是本教材全学段第二次出现关于互联网的操作知识,是六年级上册网上信息交流的基础课。2.教材第6课安排了认识IE浏览器、学会输入网站地址、使用分类导航网站查找需要的文字资料并保存到相关软件中,本课主要是使用搜索引擎网站查找和保存图片资料,是第6课的深入学习和应用。(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者为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1.心理年龄特点(1)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发现关系、解决问题时都要借助熟悉的物体和场景,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2)学生由外部学习动机逐渐转向内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可以提高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2.知识储备(1)学生能够独立围绕某一主题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2)学生能够通过分类导航网站(如:好123)查找并保存需要的文字资料。3.前期调研情况在实施教学设计前,我对非授课的两个班(共67人)从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前测和调查访谈。(1)前测情况概述前测题目是:搜索一张“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的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并保存到自己文件夹。学生完成情况及分析如下:①67人成功提交了图片,说明100%的学生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和保存网页图片到自己文件夹。②有17人的图片名为无意义字母,均为按原名报存,未进行重命名,占所有学生的25.4%。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保存图片时会有意识的的根据需要修改文件名。③提交的67张图片中有39张不是上海迪士尼的标志性建筑物,占所有的58.2%。通过课后访谈得知,学生由于均没有去过上海迪士尼乐园,所以他们主要凭借主观感觉或者图片本身的美观性来决定保存哪张图片,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④提交的67张图片中有14张是小尺寸的图,占有所图片的20.9%,其他为大、中尺寸的图片。将图片保存成小图,原因一是将搜索页面的缩略图进行了保存、没有保存源图片,操作步骤需要修正;原因二是网页中源图片本身比较小,但学生仍然将其保存。⑤在事后访谈中得知,学生所用关键词大部分是“上海迪士尼”或“上海迪士尼乐园”,甚至个别同学关键词选用了“你知道上海迪士尼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什么吗?”的问句,只有个别同学使用了“上海迪士尼标志性建筑物”的关键词。由于现在几乎所有的搜索引擎网站都支持搜索框关键词自动联想功能,所以这些关键词都能搜索到正确的图片,但是搜索到信息的范围会比较大,无关信息较多。(2)调查问卷情况概述①在使用“搜索引擎”网站方面,96%的学生知道“百度”网站,但只有58.33%的学生知道它是“搜索引擎”网站。我对授课年级的学生及其学科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在语文、品德与社会课中经常需要自己上网搜索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这学期仅语文课就有4篇文章需要这样的操作。在“使用百度做什么”的问题上,通过问卷统计,找文字资料和图片是学生最常做的,占有所学生的79.17%和47.22%,有30.56%的学生表示只要遇到问题,都去百度找答案。②在信息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