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并把思落实到行动上关键词:反思行动反思反思型教师教学质量反思是什么?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教学反思的意义: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既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有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反思型教师。什么是行动反思?行动反思模式由萧恩提出。行动反思的内容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反思的特质依赖于个人所处的独一无二的环境。行动后反思指一节课上完后教师所做的思考;行动中反思是指教师在上课中做出的自发的、直觉性的思考。教师的重要的决策是在教学中做出的,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反思的内容取决于教师所处的环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信念、教室情境、学生〉。反思型教师具有的主体特征是: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批判的勇气,追求真理的精神,善于反思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行动。反思型教师,是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养成批判性思考习惯,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坚持有效的反思活动。说了半天,我想说什么?就是想对自己日常教学质量做个比较深刻的反思。回头看看,一要反思教学常规:我的教案是否每堂课前都认真书写出来了吗?我对自己的教案、课件都非常熟悉了吗?我上课所需的教学用具都准备好了吗?学生今天要用的作业本我都批出来了吗?课前的5分钟,我到教室门口了吗?我指导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每天的课堂,我都落实得怎样了?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或成果了?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呢?等等。我想,我只能说自己非常惭愧,我并没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也没有用很好的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问题的。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我有天天想着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了吗?我有时时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吗?我有用心去追求与创造健康、活泼、生态、和谐的教学课堂吗?我有时常想着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吗?等等。不管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就认为是一堂好课。于是,学生很难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拥有的快乐,这样和的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顾及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追求得到立竿见影式的实惠,是一种短期行为。三要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吗?今天这堂课学生学会了多少?有多少人懂了?课堂难点,他们理解了吗?他们的成绩有进步吗?班级学生成绩在年级中处于什么位子?有进步吗?他们有获得预设之外的知识吗?等等。总是把眼睛定在最后的考试上,忽视了日常的进步,并且常常好了伤疤就会忘了痛,考完试发现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不好时才知道心急,开完质量分析会后却也没有多大的改进。教师的触动不大,学生的触动如何大得。四要反思师生关系: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表扬哪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想想自己对学生的表扬用词还那么吝啬,师生间的距离怎么能不存在呢?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重要。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与学达到共生共长的基础。五要反思自身专业成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了多少?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非常熟悉了吗?我自身的教学反思做得怎样了?落实得怎样了?我有没有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些什么?我动手写一点东西总结得与失了吗?事实是,我没有把开学订的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记在心里,我也没有上完课后就认真地做好反思。每天都学一点、反思一点、落实一点、改进一点,常常被我抛在脑后。有关于做反思型教师,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每次说来都颇有些惭愧。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有所思必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