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真正感受到“我能行!”。2.能力方面:能区分自信、自卑、自负;能正确评价自己。3.知识方面:知道自信的含义以及自信、自卑、自负之间的区别。[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与表现。[教学难点]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准备]搜集关于自信方面的名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组推选两则在全班展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朗读课本第17页的诗歌:“自信是惊雷……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师:诗歌要求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要自信,就要有“我能行”的态度,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我能行!”)。探究新课一、自信一族(板书)(一)想想屏幕展示材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期间,接到一封来信。信中说:“我读了您写的《堆垒素数论》这本书,觉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珠’,那么,这个错误就好比是一粒‘微尘’,希望予以更正。”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写信人虽然是一位中学教师,但是他的意见完全正确。华罗庚立即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还把这位中学教师请来参加会议。写这封信的中学教师,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问:陈景润身为一个中学教师,能大胆指出华罗庚书中的错误,这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陈景润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回答略)师:自信来自对自我的肯定。当一个人充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肯定自己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可见,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力量。“我能行”这句话表明了一种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反之,认为“我不行”的人则很难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如同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而自信则如同开发金矿的重要工具。(二)写写要求从品德、学习、生活、体育、文艺、人际关系等方面写出自己的“我能行”,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如:1.学好语文,我能行!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3.帮助同学,我能行!4.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5.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我能行”,什么都不行的人是很难找到的,作为一个正常人,什么都不行是不可思议的。当“我能行”成为我们的一种信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三)说说回顾自己经历中感受最深的一次“我能行”,说一说: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你的感受是什么?(回答略)师:大家“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它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四)演演1.屏幕展示材料,选定几个同学表演材料中的情境:谢军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记得她第一次获全国第三名后,赶忙去看教练张连诚。张连诚很兴奋,想看看她的奖牌。“不给看,今后给你看金光闪闪的!”一次世界八强赛。前苏联占六名选手,苏联教练拍拍谢军肩膀:“不简单啊,进八强了!不过这回我们有六员大将联合起来打你一个人,我想你是无法越过这一关的!”谢军习惯地眯起双眼,瞟了一眼对方,笑道:“那么走着瞧吧!”结果她获得第一名。还有一次,在与前苏联选手争夺挑战权前,有记者问谢军谁能获胜,她狡黠的一笑道:“我们俩只能有一个去参赛,那个人一定是我。”想象谢军当时的神态,模仿她的话语,通过表演展现谢军作为自信者的风采。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些你认为很有自信的伟人、名人或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说说他们在言谈、举止、处事方面的特点,本组内互相交流对自信者的感受,然后每组选出一人上台,展示某位自信者的风采。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使我们看到了自信者的风采,体验到了真正的自信。二、超越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