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连续箱梁现浇移动模架施工方案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铜汤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项目部30m连续箱梁现浇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方案1、概述1.1、方案选定。本标段11座大桥、特大桥。其中有6座桥梁为30m连续箱梁,总孔跨数为110跨。根据本公司现有设备和现场实际情况——地形和资金等条件以及施工经验,公司派员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研究选定,对毛塔2号、苏坑1号两座30m连续箱梁桥(总孔跨数为50跨),制定移动模架现浇施工方案。其余30m连续箱梁桥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方法施工(施工方案本文未及)。1.2、桥型。下部为圆断面双柱和独柱式墩两种形式,双柱式墩直径1.6m,独柱墩直径2m,双柱式墩墩中心横向距离3.8m。桥台为重力式桥台。下部构造基础分别为扩大基础和桩基础两种形式。上部为30m连续箱梁,毛塔2号桥靠两岸为7跨一联,其余为6跨一联,苏坑1号桥为6跨一联。梁高1.75m,顶宽12.2m,底宽5.4m,为单箱双室断面。顶底板厚一般为0.2m,肋墙厚0.45m。1.3、线型。毛塔2号桥及苏坑1号桥皆处于缓和曲线中,超高不断变化,最大横坡-6%,对支架顶面和底板横向调坡,增加了复杂性。1.4、地形。桥梁沿山区麻川河河谷上行,多次跨越麻川河。大桥纵向和横向均为起伏不平的地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已作上报,本方案仅为技术性方案,对于施工机构、人员安排、工期计划、质保安全体系等方面,本方案未及。2、支架墩、桁梁方案布置--12.1、总体构思。紧贴墩柱前后立框架支墩,跨中增设一框架支墩,支墩柱纵向位置对应桁梁节点,按两跨半长度设置一个周期的六组框架支墩。配合长度为1跨半的桁梁移动,桁梁移动到位后,后部立柱拆移至下一施工孔跨。支架上组拼杆件桁梁,在下一跨墩帽处设倒拐滑车,由牵引索纵向移动桁梁。逐“1孔+邻孔6m”为一施工段安模现浇,逐段拆移支架和牵引桁梁,至全桥完成,桁梁、支架全部拆除。2.2、方案验算。按施工静、动荷载,布设在上述桁梁上,对支架强度、稳定、地基沉降和桁梁的强度、挠度等进行必要的验算,以决定设备、材料的规格和结构布置尺寸,确保可靠的安全度。2.3、支架墩。所有支架墩均采用φ299×10钢管搭设,桥墩、桥台和跨间支架墩均为同样结构。2.3.1、支架墩结构。每侧支架墩由四根立柱钢管组成4m(纵)×1.7m(横)框架柱,框架中心横向距箱梁半幅中线3.76m。横向2根架设一根横向分配梁(2[36b)槽钢,并满足上部钢桁梁排列宽度。四根立柱纵横向以φ50脚手架钢管联接组成框架。支架墩基础为C20砼(预埋地脚螺栓)。6m以上的支架墩在墩顶设φ19.5四角风缆,确保水平受力稳定。2.3.2、支架立柱地基和基础。若为土质地基,进行开挖至板结地层,夯实达96%,其上铺设20cm厚碎砾石土,再夯实紧密,在此地基上浇筑100cm厚C20砼基础;若为岩层地基,开挖整平后即浇筑100cm厚C20基础砼。基础均预埋M32地脚螺栓。2.3.3、支架横杆和斜杆。用脚手架管按方案图竖向每4米设置一道2米高的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使支架形成稳定结构。2.4、支架桁梁体系结构。在桥墩两外侧支架墩上组拼架设各一组(3--2片)钢桁梁。两组钢桁梁顶面,设置卸架楔形木块,楔形块上连通架设工字钢横梁,横梁上设置调坡三角垫木,三角垫木上纵布方木,方木上铺竹胶板,两外侧及翼缘板采用钢模支撑。2.4.1、桁梁。一侧桁梁为3片64军用三角架,每片横向宽52cm,两片之间通过8cm长的套筒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系槽钢及U型卡连接为一整体。桁梁高1.5m,在距桁梁前端12m位置设一特殊稍长的下弦杆(比标准弦杆长35mm),使前端头设20cm上翘值,以利桁梁顺利过支架墩纵移。桁梁下弦与支墩顶钢横梁间用U型螺栓(新加工)连接固定,U型螺栓应根据现场实际量测后确定加工长度,保证连接可靠。在中间跨浇筑阶段,前部桥墩处临时支墩由于位置关系设在下弦(标准弦杆)跨中,使该弦杆成为压弯构件而不能满足受力要求,在此处增设了竖杆(N1加)使支点力作用在节点上。2.4.2、滑动支承。在各支架墩顶钢横梁上对应桁梁弦杆处,设置四氟滑板支座,使桁梁纵移时轻易滑动且安全。2.4.3、设置卸架楔形木块。在两组每片桁梁顶面,设置楔形木块,以进退距离调整高度,达到卸架和调整标高作用,预拱值亦通过楔形木进行调整。楔形木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