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课时计划主备人:王双总序号__20____课题《荷叶母亲》课型主题阅读课教师王双第2课时教学目标1、勾画生字词通过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深刻领会母爱的勇敢、无私。3、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从诗句中感悟父母挚爱的伟大与美好。评价任务1、预习检测,教师大屏幕出示字词、文学常识填空,学生在小条本上完成填空。(检测目标1)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检测目标1)3、自读课文,交流问题,感知课文内容。(检测目标2、3)4、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中难点问题。(检测目标2、3)5、主题链接,走进丛书。阅读《纸船——寄母亲》、《海马爸爸》找写法,赏读美段(检测目标3)6、写作训练,学以致用。(检测目标3)重点、难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一:导入板块二:目标呈现板块三一、导入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首歌。(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母爱是线,不停纺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是灯,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的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1、勾画生字词通过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深刻领会母爱的勇敢、无私。3、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从诗句中感悟父母挚爱的伟大与美好。倾听歌曲思考问题进入情境1、学生默读目标,提取目标中的关键词2、指名复述目标。围绕评价任务一进行用歌曲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明确目标预习检测板块四朗读课文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一1、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著有诗集《》《》,散文集《》《》《》等。2、注音花瑞()菡萏()()荫蔽()徘徊()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二1、听读课文,标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情感。2、小组合作朗读:相互指正读音,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1、教师大屏幕出示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的知识落实情况。2、学生在小条上完成填空,同桌互评,反馈知识掌握情况。围绕评价任务二进行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2、学生仿读3、依据朗读指导,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感受。通过正音、常识填空,进行预习检测。了解文学常识,扫清诵读障碍。通过听课文录音及教师指导,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落实本节重点。板块五感知课文板块六:研读赏析板块七:主题链接板块八写作实践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三自读课文,思考交流下面几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2、点明文章主旨的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3、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受了感动教师呈现评价任务四默读课文,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开头写到“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的时候”暗示了什么?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还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敝”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4、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从写景、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赏析。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五阅读丛书,学习写法《纸船——寄母亲》、《海马爸爸》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这三篇文章分别借助于哪种事物,表达了什么情感?二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品析,体会如诗的挚爱教师呈现评价任务六本课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写围绕评价任务三进行1、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分享3、班级汇报展示。3、倾听完善自己的答案围绕评价任务四进行学习1、学生读题,明确题干2、自主思考3、小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