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一、导语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齐读课文。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4.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四.合作探究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