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贞观之治”【课标要求】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二、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难点:唐太宗的评价。【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学习新课:①隋朝是怎样灭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出示问题)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电视片段,看谁能说出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谁?(出示画面)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在武则天图片旁出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出示思考题)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