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种子》案例分析虎林市伟光中心学校徐红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植物种子,你们带来了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带来的种子介绍给同组的同学认识,在认识种子的过程中看有什么发现?[通过让学生小组间介绍种子,从种子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来说种子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感受种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找出种子共同特征打下基础。]二、猜想假设1、观察种子的结构,找出种子的共同特征。(1)观察芸豆的种子,并做好记录谈话:同学们带来的这些种子从外观上看形态各异,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都是种子,都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它们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来观察?引出“解剖”一词。(把种皮剥开)在解剖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通过上述谈话,引发学生猜想,使学生对于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了好奇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三、学生观察活动。(1)操作提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浸泡过的芸豆的种子,在观察芸豆种子时如何操作,请看大屏幕的操作提示。(课件演示)交流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板书芸豆种子的结构)(2)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玉米,大豆等)①谈话:我们观察了芸豆的种子的结构,那其他种子也有类似的结构吗?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玉米、大豆的种子,看看也否也具有以上结构?同学可以边观察边讨论。怎样解剖玉米种子呢?引导学生看大屏幕(解剖种子的示意图)②汇报交流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课件演示玉米种子的结构)(3)学生总结种子的特征。教师引导:大豆,玉米和芸豆的种子结构完全一样吗?(大豆一样,玉米不完全一样)比较不同点:玉米种子有胚乳,芸豆、大豆的种子没有,芸豆、大豆有两片子叶,而玉米只有一片子叶。师:我们把像芸豆、大豆种子这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种子叫做双子叶植物,把像玉米种子这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种子叫做单子叶植物。谈话: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种子是还知道哪些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哪些是双子叶植物呢?比较这些植物种子的结构的共同点吗。(都有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我们把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统称为胚,它是有生命的,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个体。[此环节融入了信息技术整合,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了如何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的概念,从而得出胚是有生命的,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此部分通过直观演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总等方面的能力。]四、拓展请同学猜测一下,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分别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正确与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预测力。通过让学生猜测种子各部分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并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五、总结学完了这节课,这节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谈)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关于种子萌发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萌发。[让学生回想本节课的收获,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以利于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