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学情分析:《乌鸦和狐狸》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就通过看连环画、动画片以及听家长讲述,了解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对课文的寓意讲不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2.理解课文的寓意。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教学准备:大树、乌鸦、狐狸的图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生齐答师:同学们,给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请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答预设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这些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带着问题自读。[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学生自己读书)[评: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逐段读书)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还不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学生自由读书)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认字、读词。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1、第一自然段。(出示狐狸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狐狸。)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黑板上事先贴好大树的图片),它看到了谁?生:(一只叼着肉的乌鸦。)师: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生自由想象说话。[评: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师:狐狸心里是这样想的,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馋的直流口水。)师:(指狐狸的图片)这只狐狸流口水了吗?师:谁来帮着添画口水呀?(一生添画口水)师:谁来把狐狸馋嘴的样子读出来?(生读)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想象狐狸馋嘴的样子。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的直流口水。”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一边读书,一边讨论。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生自...